《踏雪观瘗鹤铭碑》:史上“最短、最精、最美”的散文

2014-10-21 14:59| 发布者: 篆刻| 查看: 6485| 评论: 0

  文/小李探花

  大约900多年前,一个大雪天气,大诗人陆游和朋友踏雪登上焦山去观看瘗鹤铭。在焦山,陆游和朋友们豪情万丈,把酒慨然而醉,留下著名的《踏雪观瘗鹤铭碑》。

  登上焦山那条碎石铺就的小路,步过石缝中长出翠绿的青苔,我们就看到摩崖石刻上,陆游留下的踏雪观瘗鹤铭的短文:

  “陆务观、何德器、张玉仲、韩无咎,隆兴甲申闰月廿九日,踏雪观瘗鹤铭,置酒上方,烽火未息,望风樯战舰在烟霭间,慨然尽醉,薄晚,泛舟自甘露寺以归。明年二月壬午,圜禅师刻之石,务观书。”

  从陆游40岁那年被任命为镇江通判,到他85岁“死去元知万事空,但悲不见九州同”,悲愤中死去,他一生积极主张北进中原收复失地,却被朝廷主和派排挤,他与好友踏雪观瘗鹤铭,寥寥数语,看似慨然,然而其中悲愤之情,似乎压在每个观看铭文的游人心头。

  看着这碑文,我们仿佛看到了这样一幅画卷:那一天,雪后初晴,大江浩渺,烽火未息,一群爱国的热血青年品着烈酒,指点着大好河山。一代人走了,一代人又来,亘古不变的,是浸透在画卷中的江山传奇。

  《踏雪观铭》堪称“最短、最精、最美”的散文

  陆游在青年时代就是积极主张北进中原收复失地的主战派,他在临安朝廷中一度担任枢密院编修官,职务相当于国防部工作人员。当时张浚主张北伐,陆游曾直接向张浚提出收复中原的主张,并为张浚起草作战文书,他深为能参与抗战的机要工作为荣,一心恢复中原。

  但张浚的北伐失败后,一贯主张求和的大臣在宋孝宗面前对张浚大肆攻击,并说张浚的用兵是陆游的怂恿。后来,张浚被排挤出朝廷,陆游也被调离京城,在1163年被任命为镇江通判。但他直到次年二月方才到任,他心中仍坚持恢复中原的梦想,被排挤的遭遇让他内心异常痛苦。

  这时张浚正巡视江淮,来到镇江。一来张浚和陆游的父亲本系旧交,二来彼此都主张抗战,所以张浚对陆游很是器重,他们在一起计划着如何重整武备,进行反攻,以期报仇雪耻。

  张浚下榻通判衙内,陆游每日都作跟随,常与张浚商议抗战大计,并建议上书朝廷迁都建康,以便收复失地。陆游有时陪同张浚巡视江防,检阅军队;有时陪同张浚登上金、焦二山,研究渡江向北的路线。

  这时,张浚据有山东、淮北忠义军一万二千人,驻守泗州,其余要害地方也都筑好了城堡,江淮一带也都增置了战舰,各地义军所用的武器也都准备齐全。金人得悉这些情况,打算撤兵。可惜当时的南宋朝廷被主和派包围,于1164年四月撤销了江淮都督府,罢免张浚,正式与金人认和,签订了“隆兴和议”。

  就在议和期间,陆游仍不断上书朝廷,建议国家宣布建康和临安都是临时国都,以便将来迁都建康,收复中原。岳飞、张浚同样如此主张,然而都遭到杀害、罢官的结局。陆游目睹这一切,仍一身正气,慷慨陈词,可见他赤诚的爱国之情。

  张浚死于还乡归途中,陆游在镇江闻讯,异常哀伤,写下《送王景文》诗怀念。在这一年11月,名士韩无咎因调任江西而来镇江探亲,韩无咎平生交游甚广,与陆游这样的当代胜流和爱国志士相善,多有诗词唱和。韩无咎的哥哥韩元龙是淮东总领官,总领所设在镇江,母亲因此跟着哥哥住在此地。韩无咎以新鄱阳守的身份赴镇江看望母亲,与陆游相逢镇江,让陆游欣喜若狂,他们一起览观江山,举酒相属,更相唱和。

  这一日,雪后初晴,陆游约了当时镇江监粮院的何德器、张玉仲诗友,陪同韩无咎登上焦山,踏雪前往观看《瘗鹤铭》。

  登山北望,江中被旌旗和烽火点染得轰轰烈烈,来往的风樯战舰在烟雾中穿梭,陆游和朋友们此时心中也正是豪情万丈,把酒慨然而醉,陆游挥毫作文写下80多字的《踏雪观瘗鹤铭》。

  陆游在书法上非常有造诣,与朱熹、范成大、张即之共称南宋四家。焦山的僧人得到墨宝后如获至宝,将其刻在摩崖石壁上。

  陆游书法存世极少,此刻全文沉雄稳健,挺拔坚韧,饱蘸了一代诗人忧国忧民的慨然之情,是陆游传世书迹中不可多得的楷书精品之一。这篇散文被刘白羽先生称赞为“最短、最精、最美”的散文。

  陆游与镇江的三次不解之缘 留下数篇著名诗词

  金国和南宋签订和议的第二年,孝宗把年号改为“乾道”,一度的奋发图强又变为苟安现状了。陆游也被调到离前线更远的隆兴任通判。不久,又被主和派找借口免除了职务。

  陆游第二次来镇江,是从家乡山阴,赴任夔州通判途中路过,逗留了十多天。船过镇江,旧地重游,闻讯来访的故友旧交拜访不绝。

  金山寺长老宝印和尚盛情将陆游接到金山寺下榻,并陪陆游观看日出之景,陆游留下《金山观日出》诗一首:系船浮玉山,清晨得奇观。日轮擘水出,始觉江面宽。遥波蹙红鳞,翠霭开金盘。光彩射楼塔,丹碧浮云端。诗人窘笔力,但咏秋月寒。何当罗浮望,涌海夜未阑。

  镇江知府蔡子平特地在北固山多景楼设宴款待陆游,陆游和故友兴会,一起追忆三国时代孙、刘合兵共破强曹的往事,百感交集,挥毫写下了《水调歌头·多景楼》著名词篇:江左占形胜,最数古徐州。连山如画,佳处缥缈著危楼。鼓角临风悲壮,烽火连空明灭,往事忆孙刘。千里曜戈甲,万灶宿貔貅。 

  1175年,范成大镇蜀,邀陆游至其幕中任参议官。后来,陆游诗名日盛,受到孝宗的召见,但一直没有真正得到重用,他索性自号“放翁”。

  三年后,陆游被诏回临安,自蜀东返,路经镇江,这是他第三次来到镇江。当他乘船快到镇江时,正是一个秋日晴和的傍晚,他站立船头,凝望夕阳下的金山宝塔,往事萦回心头,他的《将至京口》一诗,其中最后两句:铜瓶愁汲中泠水,不见茶山九十翁。表面上是回忆曾给老师曾几送过天下第一泉的泉水,实际上陆游是在感叹江山如旧,自己壮志未酬,不胜惘然。

  陆游62岁退居山阴,但还时常眷恋着镇江。从他晚年《书愤》诗句中:“楼船夜雪瓜州渡,铁马秋风大散关。”可见,镇江的山水已经印在他的心灵深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