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福海艺缘·李岚清篆刻书法素描艺术展”在榕开展

2013-12-19 16:26| 发布者: 篆刻| 查看: 2271| 评论: 0

李岚清:为126位大师画素描

现身篆刻书法素描艺术展,称为年轻人提笔忘字忧心

时间:2013/12/19 9:41:46  来源:海峡消费网  作者:冯旭

 

观众欣赏不忘拍照

 

    在篆刻的方寸之间,在宣纸、画纸的尺幅之间,展露作者的生活、理想与胸怀。12月16日,“福海艺缘·李岚清篆刻书法素描艺术展”在福建博物院隆重开展,李岚清同志亲临现场,为展览开幕式亲切致辞。我市(镇江)篆刻艺术推广协会代表前往参加。

    众所周知,李岚清同志是原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,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。从领导岗位退休以后,他身体力行,致力于文化艺术的创作实践和普及推广,先撰写了涉及改革发展、教育、文化和艺术的多部著作。同时,他还创作了1000余方篆刻作品和大量书法及素描作品,并在中国国内大中院校及新加坡、俄罗斯、法、英、韩等国举办艺术讲座100余场,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。
    在开幕式上,李岚清动情地说,国画、书法和篆刻是中国的三大艺术,尤其篆刻,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,却渐渐被年轻一代遗忘;更令人忧心的是,随着现代数字社会的发展,很多年轻人甚至提笔忘字,可见传统文化艺术的普及推广多么重要。
    为此目标,李岚清同志一方面深入钻研中国篆刻、书法和绘画艺术,追根溯源、宏览百家、研习经典,另一方面,他以极大的热情和心力从事篆刻创作,并致力于篆刻艺术的普及推广。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探索创新,从创作理念、内容、技法到表现形式都新意迭出,走上将自身政治抱负、文化修养、人生境界与篆刻、书法、素描艺术相结合的独特创作之路。他的作品洋溢着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浓郁的文化情怀,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和“笔墨当随时代”的意识。
    本次展览分为“大众篆刻———李岚清篆刻艺术展”、“诗印书情———李岚清书法艺术展”、“我为大师画素描———李岚清素描艺术展”三大部分,分别展出400余件篆刻作品、50余幅书法作品、126幅素描肖像作品,共约600件展品。这些作品集中展示了李岚清同志在篆刻、书法、素描创作上的深厚造诣与丰硕成果,它们以印、诗、书、画、图片、短文相结合的形式,让广大观众走进李岚清博大精深的艺术世界。
    开幕式上,李岚清还向福建博物院赠送了他制作的“闽乃福地”印章及书法作品,也向福州市博物院赠送了“云舒千鹤,海纳百川”印章及书法作品。
   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月5日结束。
 
千枚篆刻
方寸之间容天地
    走进“大众篆刻———李岚清篆刻艺术展”,但见作品琳琅满目,气韵生动。从寿山石印章、木印,到陶瓷、紫砂,从伟人印章、爱国宣言,到艺术理念、生活琐事,作者的胸怀天下尽数展现于方寸之间。
    《祖国万岁》、《人民万岁》两方印章,分别为满白文和细朱文,饱满、庄重、浑厚,包含着他对祖国和人民深厚炽热的爱。2001年,李岚清带队赴莫斯科成功申办北京奥运会,在庆祝会上,他情不自禁带头喊出了这两句口号。建国55周年时,他精心创作了这两方印章。
    李岚清退休之后,仍心怀天下事,每每遇上国家大事都刻章以纪念,对祖国不吝赞美,对社会顽疾不吝针砭。《江山如此多娇》、《伟哉汉字》、《科学发展观》、《祝贺中俄国家年中国文化节圆满成功》、《空谈误国,实干兴邦》、《中国梦》等篆刻,无不体现他对时事的关心和对祖国的热爱。
    记录生活,也是李岚清篆刻的一大特色。留存生活记忆,有的人选择日记,有的用照片和纪念品,李岚清却用一方方印,记下来自己人生几何。《莫斯郊外的晚上》、《应聘不果》、《竞选失败》、《初登黄山》等作品,每一件都是一段经历、一则故事。《应聘不果》就是一个有趣的经历:李岚清一日路过一家小铺,见小黑板上写着“招工一名”,便问“我这个老头子你们要不要?”老板娘打量一下说:“你这位老先生,我们雇不起呀。”李岚清的“应聘”宣告失败。
    现场知情人士介绍,李岚清退休十年,篆刻作品达到1200多幅,这个产量即便是专业艺人也难以企及,可见李岚清对篆刻的热爱与执著。本次展览展出400余件作品,分“游心印外”、“情系神州”、“印记人生”、“以印铭史”、“文化拾贝”、“走出国门”、“漆艺篆刻”、“朱白印趣”、“大众篆刻”等多个部分。
诗印书情
师古创新写大爱
    “葬我于高山之上兮,望我故乡。故乡不可见兮,永不能忘……”这是“诗印书情———李岚清书法艺术展”上的一幅作品。虽是于右任的诗句,却满含着李岚清的爱国情怀,令人观之心动。
    “诗印书情———李岚清书法艺术展”共展出李岚清书法作品50余件,其中既有书写古代诗词名篇的作品,也有以格言、感受、纪事为内容的作品,笔墨淋漓地抒发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和历史文化的真挚大爱。
    据了解,李岚清自幼打下了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功底,有着良好的书法基础。他的书法师承古人,充满人文气质,端庄典雅,清秀灵逸,不仅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气韵,也展现了他渊博的学识、宽阔的襟怀,给人以美的享受。李岚清对书法传统技法有着独到的见解,践行“继承是基础,创新是灵魂”的艺术思想,并以自己的书法作品诠释了这个观点。
大师素描
淡墨简笔表景仰
    用线条和单色勾勒名人肖像,再题上简明扼要的几句小诗,加上为之篆刻的印章,这就是李岚清的素描作品。诗、书、画、印融为一体,显示了作者浓厚的艺术修养、创新精神和高雅品位。
    “我为大师画素描———李岚清素描艺术展”称得上“名人云集”,作曲家聂耳、王洛宾、冼星海、吕骥,文学家鲁迅、郭沫若、茅盾、朱自清,画家丰子恺、李苦禅、徐悲鸿、齐白石,都成了李岚清的画中人,126位齐聚一堂。他以画笔勾肖像,以毛笔题颂扬,以刻刀铭精神,赋予大师们独特的神采,也使展览透出清新的格调和昂扬的正能量。
    “君乃辛亥一元老,不做大官做大事。救国解放皆先驱,爱国醒狮振国魂。”此乃李岚清对何香凝的注解。他为此刻了两方印章:“醒狮”、“真善美”,表露心中的景仰。“淡墨简笔有深意,单刀破石味无尽。一目了然皆齐璜,可学可赏不可仿”则是他素描齐白石的题诗,配以篆刻“独此一格”、“金石寿”,简洁明了。
    据介绍,李岚清萌生为大师画素描的想法缘于一个朴实而坚定的信念:这些大师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是推动中国文化发展的关键人物,希望通过对他们的素描,让世人铭记他们,使中国文化发扬光大。他为中国近现代许多著名的文化大师篆刻过印章,也为他们写过诗歌,并尝试在宣纸上将印章、诗歌以及他绘制的人物素描合为一体,通过这种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,表达了他对文化大师们的缅怀与景仰之情。
 
 
 
李岚清简介
    李岚清同志出生于1932年,195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企业管理系,又到苏联莫斯科学习和实习,参加了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的筹建工作。曾先后担任天津市副市长,对外经济贸易部副部长、部长,1992年起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,1993年初任国务院副总理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任,1997年起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、国务院副总理,成为中国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,长期分管全国经贸、教育、文化、体育、财税和科技等工作,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    李岚清同志兴趣广泛,有深厚的学养,对文化艺术也有着诚挚的热爱和执著的追求。他积极推进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,身体力行,读书写作,致力于文化艺术尤其是高雅音乐和中国篆刻艺术的普及推广,先后创作了大量书法绘画作品和1000余方篆刻作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