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是一年明月夜——李岚清出席推广篆刻艺术座谈会侧记

2012-12-24 11:25| 发布者: 篆刻| 查看: 3091| 评论: 0

座谈会现场。石小刚 摄

  金风送爽,丹桂飘香。又是一个中秋团圆之日,又是一个令人惬意的美好季节。9月30日,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、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回到家乡与家乡人民共度佳节,与教育界及省市领导座谈推广篆刻艺术,并为镇江城市发展的新貌感到欣慰。

  在省市领导罗志军、李学勇、史和平、张敬华、朱晓明的陪同下,9月30日下午,岚清同志来到母校江苏大学图书馆,与教育界以及陪同的省市领导座谈,围绕推广篆刻艺术的意义、如何解决普及的难题等话题侃侃而谈,竭力为促进篆刻艺术从小众走向大众鼓与呼,并寄望作为家乡的镇江在篆刻艺术推广方面能有更大作为。

  有感于汉字危机 推广篆刻有意义

  岚清同志2003年从领导岗位退休以来,潜心于高雅的书法、音乐和篆刻艺术的研究、创作、著述和普及,先后在国内外举办了100多场讲座和展览,并撰写了《音乐•艺术•人生》《原来篆刻这么有趣》等十多部著作,深受知识分子、青年学生的欢迎和好评,对于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产生重要而且深远的影响。岚清同志先后创作了900多方篆刻艺术精品,曾在家乡举办过篆刻艺术展,一方方精美的印章以石言志、以印抒怀,让人领略到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。

  总结回顾十年篆刻生涯,岚清同志戏称“80后”的自己至今乐在其中,仍旧很上瘾。他给自己的退休生活规划为八个字:“健身健脑、读书创作”。不过,醉心于篆刻艺术,达到了健脑目的后,近年来岚清同志愈发意识到汉字的危机在渐渐逼近,“身处电脑时代,很多青年人只习惯使用键盘,以至于时常会提笔忘字。中华文明的传承主要以文字为载体,不会写字,就中断了中华文明和传统文化。”

  尽管教育部已规定中小学开设写字课,但岚清同志认为,这些还不够,还要靠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力量来促进人们对汉字的敬仰之情。而在各艺术门类中,书法、国画、篆刻和文字密切关联。相较前两者,篆刻圈子很小。因此,眼下岚清同志念兹在兹的是,如何让篆刻艺术从小众走向大众,同书法、国画等艺术一道共同为弘扬汉字文化作贡献。

  三大难迎刃而解 参与篆刻很容易

  谈及篆刻艺术普及难,岚清同志认为,普通人参与篆刻首先会碰到三道“拦路虎”:一、石材价格贵,经济难以承受;二、很多人不识篆书;三、刀法非一日之功,很难掌握。如何克服这些难题,岚清同志结合自己多年的摸索实践一一支招,“关于材料,陶瓷、紫砂甚至砖头上我都试验过,试验的结果是木头最适合篆刻,并且木头很便宜,用边角料即可,过去领工资时不就是使用木头印盖的章嘛。”至于不识篆书,靠篆书字典或者计算机上的软件字库就可解决。

  对于最难的刀法,岚清同志回忆起前年为20世纪126位中国文化大师刻印的经历。彼时,时间紧,用石头刻印已不可能,遂尝试用电动刻刀在木头上刻印,“设计的印面,有时用刀刻,多少会有偏差,但用电动刻刀效率很高,一点不比手工刻刀差。”除了电动刻刀,现在用上篆刻机,设计好以后一输入,很快就刻好了,非常方便。

  木头印唯一的缺点是不美观。不过,岚清同志请来漆器厂的师傅们帮助“化装”木头印,后来又尝试使用钢琴漆和汽车漆,化装以后都非常漂亮。

  如此,还能不能称为篆刻?岚清同志现场释疑说,其实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并没有一定要用刻刀刻石,文人刻印从元代和明代才开始,并且传统刀法束缚人的创新,因此从中国漫长的篆刻史发展来看,不用传统刻刀的木刻,当属篆刻无疑。紧随而来的是,老老少少都刻印了,篆刻家岂不是没有了市场?岚清同志认为,篆刻走向大众,篆刻艺术价值反而会越高。篆刻艺术好比“金字塔”,篆刻家如同“塔尖”。爱好篆刻的人越来越多,“金字塔”的塔基扩大了,“塔尖”的价值自然会更高。因此,在大众中普及篆刻艺术,绝不会有损于篆刻艺术,“相反,如果不普及,篆刻迟早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博物馆去。”

  向四校赠书和印章 寄语推广篆刻艺术

  岚清同志的一席话,令人深感他对家乡的深情厚爱,对中国文化艺术的执着热爱。伴随对母校江苏大学、镇江中学、镇江一中以及曾执教过的扬州中学的殷殷嘱托,岚清同志先后分别向四所学校负责人赠送了自己所著的《大众篆刻:李岚清篆刻书法艺术作品集》《我为大师画素描:李岚清素描作品集》《漆艺篆刻:让篆刻走向大众》共三本书,以及自己所刻的印章,勉励校方尽快把篆刻艺术教育开展起来,调动学生的兴趣,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网络中走下来,积极加入印社印吧,通过刻印学习了解传统文化,陶冶情操和文化修养。

  座谈中,江苏大学党委书记范明表示,下一步将首先在艺术学院试点推广篆刻艺术,然后逐步扩展到其他各学院。校方将不辜负岚清同志对家乡江苏大学的厚爱和关心,继续坚持走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,努力把江苏大学建成有特色、国际化、高水平的大学。镇江中学校长徐杰介绍,校方计划推出多项举措,组织师生外出参观学习,邀请篆刻名师名家到校讲学,对美术课程进行强化,构建篆刻艺术教育课程,组建篆刻艺术社团,开展篆刻作品评比展览,以此推广普及篆刻艺术。镇江一中负责人也就推广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。

  加大普及力度 走在全国前列

  岚清同志语重心长的一席话,既表达了自己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追求,也寄托着他对新一代人传承中国千年文化艺术的希望。

  市委书记张敬华在主持座谈会时说,作为岚清同志的家乡,镇江有责任有义务把篆刻艺术发扬光大,在推广普及上走在全国前列,并表示将着手推出四项举措:一、教育指导督促中小学和高校推广篆刻艺术;二、在印社印吧社团组织上,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,把政府与市场的力量结合得更紧密,强化社会面的推广;三、每年将篆刻协会、学校等组织起来,开展一次篆刻比赛,形成群众参与的浓厚氛围;四、探索解决篆刻制作过程的材料市场供应,让篆刻爱好者选材用料有去处。

  省长李学勇表示,听完岚清同志的深情讲述,深受启迪深受教育。他说,岚清同志从领导岗位退休以后,不仅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充满坚定信念,而且对家乡、对传统文化艺术充满感情,并且积淀深厚。尤其近年来在岚清同志推进高雅艺术进学校的亲自倡导下,高雅艺术在学校和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。如今,岚清同志又大力推广普及篆刻艺术,为此李学勇表态说,我们要加强文化艺术修养,加强学习,要让篆刻艺术在江苏走向大众。

  座谈会结束时,省委书记罗志军感谢岚清同志来母校交流推广篆刻艺术。他说,此前岚清同志包括音乐、篆刻、绘画的讲座都听过,每次都有新的收获。此次在中秋佳节回乡更见岚清同志对家乡对母校的深厚感情。罗志军表示,岚清同志从领导岗位退休后,一直致力于推动高雅艺术走向大众化,以此为前提涉猎多个领域,都取得了重大成果,令我们十分敬仰。尤其岚清同志在艺术探索上体现出的创新意识、创新思维,激发我们各行各业树立起以创新引领工作的意识。罗志军说,江苏尤其镇江要带头走出具有江苏特色的道路,同时,创新发展不仅限于上述内容,也要在实践中弘扬“三创三先”精神,取得改革发展的新成果。

  在镇期间,岚清同志沿途察看了“三山”景区,欣慰于家乡发展的新貌。得知“三山”景区成功晋升“5A”级景区时,岚清同志十分高兴。在听取了三山景区管理体制改革进展情况汇报后,岚清同志嘱咐市领导以此为契机,充分利用山水资源,不断做大做强旅游产业。

  市领导李国忠、张庆生、李茂川、李雪峰、宋余庆、卢章平、夏新平,扬州市委副书记赵晓江,江苏大学党委书记范明、校长袁寿其陪同视察。(记者 陈志奎)